武汉晴川学院简介
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,创建于2006年,前身为武汉大学举办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。2015年获批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,2016年转设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。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,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,面向全国招生,现有在校生近14000人。
建校以来,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航、定向作用,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合力;坚持非营利性办学和教育的公益性属性,并写入学校章程;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、教学为基、质量为要”的办学理念和“成人·成才”的育人理念,以学生为中心、以教师为根本,不断巩固教学中心地位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探索“三有三能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;坚持自身办学定位,牢固树立“质量·特色”发展观,着力培育专业(集群)特色、人才培养特色、文化特色,办学水平不断提升。
【办学定位】
发展目标:特色鲜明、同类一流、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
总体定位:应用型、区域性、特色化
办学层次:以本科教育为主,适度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
学科专业:以工学为主,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文学、艺术学、教育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
办学规模: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左右
服务面向:立足湖北,面向中部,辐射全国
人才培养目标: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明体达用、体用贯通的“有家国情怀、有过硬本领、有责任担当,较强社会适应能力、创新创业能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
人才培养模式:构建“一主体、三融合”(以能力提升为主体,强化通专融合、产教融合、赛教融合)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。
【景区大学 设施硬核】
学校位于中国光谷·武汉新城科创大走廊腹地,毗邻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龙泉山风景区,背靠龙泉山,面朝梧桐湖,依山傍水,文化底蕴深厚,空气清新,四季如画,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。
学校建有现代化、功能齐全的教学区、实验实训区、学习休闲区、住宿生活区、体育运动区。现有多媒体教室146间、实验实训室140间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7个。临湖而建的图书馆,馆藏丰富。高端大气的体育馆,功能完备。花园式学生公寓,均配有独立卫浴、空气能热水器、空调等设施,光纤网络全覆盖。学生食堂被誉为武汉高校中“最质优价廉”的食堂之一,校园配套设施完善。
【学科专业 特色鲜明】
学校按照“坚持差异发展,发挥比较优势,服务地方经济,满足社会需求”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,紧密对接北斗通信、人工智能、数字艺术等新型特色产业行业需求,优化专业结构,培育特色专业;紧盯应用型人才培养,完善课程体系,强化实践教学;深化教学改革,不断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。开设33个本科专业,涵盖6个学科门类,突出“工学”主体,工学、文学、经济、教育、管理、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。设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、北斗学院(电子信息学院)、计算机学院、商学院、会计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传媒艺术学院、设计工程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基础课部等9院1部。机械类、电气类、电子信息类、计算机类专业,依托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形成特色;经济学、管理学、文学类专业,传承武汉大学优势学科办学基因,彰显优势;教育学、艺术学类专业与特色产业互促共进、协调发展。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,率先设立北斗学院,开设通信工程(北斗卫星导航)、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;率先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,覆盖多个学科方向。
学校在学科专业及团队建设上取得长足进步,其中:
湖北省“十四五”高等学校优势特色(培育)学科群:信息与通信工程、大数据与电子商务
湖北省“楚天学者计划”设岗学科:软件工程
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会计学、播音与主持艺术、软件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
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项目: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、会计学专业
省级一流本科课程:数据结构与算法、数字动态图形设计、高频电子线路等24门
湖北省“新工科”建设项目:《Linux操作系统应用》《单片机技术与应用》等6项
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:《“数智创新”驱动下机电专业传统工科课程转型与实践——以《液压与气压传动》为例》等6项
省级教学团队:计算机应用开发课程群教学团队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;
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:《面向5G基站的北斗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研究》《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商务的理论与路径研究》
省级教学成果奖:《基于“两分式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》等4项
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:数控技术与机器人教研室等6个
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竞赛:《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》(全国一等奖)
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: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》(省级二等奖)、《房屋建筑学》(省级三等奖)
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:《统计学原理与应用实训》(全国二等奖)、《液压与气压传动》《数据库系统》(全国三等奖)
【名师荟萃 匠心育人】
学校依托武大优质资源,传承武大“名校基因”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武汉大学前校长刘经南教授为学校首席顾问,各二级学院院长均由武大知名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担任。拥有一支近千名高水平教师队伍,硕士、博士学历教师占比近97%;骨干教师团队在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、全国高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大赛中斩金夺银,获奖成绩居同类高校前列。学校还自主培育了一批“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”“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”、全国学科竞赛“优秀指导教师”和高素质的“双师型”青年教师队伍,聘请了一批企业高管、高级工程师等行业精英为特聘教授、客座教授。
【人才培养 质量为魂】
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锚定明体达用、体用贯通的“三有三能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坚持协同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创新发展,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推行分级教学、分段分类培养,努力搭建“横向能拓展、纵向能提升”的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,不断完善“一主体、三融合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获第八届、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。
学校持续推进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着力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。学校先后与美国TI公司、中软国际、施耐德电气及湖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知名企业、行业协会开展合作,打造校企合作“航母”,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(湖北)人才培养基地;与企业共建北斗产业学院、人工智能产业学院、数字设计产业学院,开办中软国际、鸿蒙科创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会计、施耐德电气等实验班,学生毕业后,优先就业。
就业质量:建校以来,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本科毕业生。毕业生就业率、就业质量居同类高校前列,毕业生质量获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。每年大批晴川学子被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、知名企业录用:涌现出了以罗将(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)、乐雄平(武汉纺织大学讲师)为代表的教育新星;以王佳权(中科院)、王东晖(国家电网)、马杰康(中船重工)为代表的青年科技人才;以刘芷君(深圳海关)、乐彤(中国人民银行)、李丽娜(中国烟草总公司)、方奇(阿里巴巴)、李琴(小米总部)为代表的业界精英;以张航、司马经礼、周强为代表的扎根基层、建功立业的人民勤务员等。
创新创业:学校现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。近三年,获批120项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3项“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”。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,企业资产超千万,部分资产过亿,涌现出了以汪浩、殷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。
考研深造:学校为学生的升学深造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政策支持,大批晴川学子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(赵兴,耶鲁大学;杨柳,悉尼大学;梁伟仪,莫斯科国立大学;周倩羽,香港浸会大学;李佳琦、曾振、杨诗吟等,武汉大学;黄灿森、陶家丽等,华中科技大学;黎州、陆思怡,浙江大学;樊美麟、张良,南开大学;郭鲸州、王子杰,厦门大学……)
学科竞赛:近三年,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,全国软件设计、机械创新设计、电子商务、艺术设计等A类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亮眼,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400余项,其中计算机类学科竞赛成绩居全国本科高校TOP21%(位列全国1176所评价榜单内高校第250位),居同类高校之首,高于众多公办院校。
双证融通:学校为教育部首批“1+X证书制度”试点院校,大力实施“1+x”证书制度,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多个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,提高就业竞争力。
专升本教育: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,具有普通专升本招生资格的高校。专科学生毕业当年可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,考试合格者,编入相应本科专业三年级学习,按照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要求管理,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,授予学士学位。
【应用研究 服务为要】
学校坚持以“提升教师创新实践能力”为目标,以“强化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”为抓手,注重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。建有应用型民办高校治理研究中心,编纂学术刊物《晴川论坛》;承担社会服务项目35项,参与制定湖北首个婴幼儿托育服务省级地方标准;在信息通讯、智能制造等7个领域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,部分实现知识产权转移。近三年,主持厅局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50项,其中,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个,省级重点课题6项;出版专著译著教材64部,公开发表论文1122篇,其中核心刊物论文221篇;取得专利成果116项。
【立德树人 文化浓郁】
学校秉承“明体达用、抱璞开新”的校训和“仁爱天下、克难奋进”的学校精神,逐步形成了“正德厚学、敬业爱生”的教风、“崇德尚学、笃行至善”的学风以及“忠诚自律、敬业奉献”的机关作风,提振了学校师生的精气神。通过搭平台、建载体、拓资源、强支撑、塑品牌等措施,着力打造以“仁爱·尚美”为内核,以“美丽晴川、大爱晴川、魅力晴川、特色晴川、平安晴川”为特征的一流校园文化,努力构建“大美育、全育人”新格局。
独具晴川特色的校园文化,让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流光溢彩。学校成立了以弘扬国学、传承经典为己任的晴川书院、晴川艺术团;确立了“校园文化活动月度主题”,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(国学大讲堂、高雅艺术进校园)、“大爱晴川”(孝德文化节)、“四季”主题文化节、科技文化艺术节、体育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日益鲜亮,激荡青春向美而行;晴川艺术团、晴川赛艇队、竹蜻蜓飞行协会等文体团队在全国及湖北省多次荣获一等奖。
大爱晴川,仁民爱物。除国家及晴川奖、助学金外,该校还设有董事长基金,并在同类高校中率先成立教育基金会,奖优扶困。援助身患重症学子,捐助孤苦无依困难学子,“99公益日”、送国学进社区、文艺下乡、巡山巡湖、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及“爱心大巴”“爱心献血”充满晴川正能量……学校积极构建“全员育人、分类指导、精细服务”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、成长成才。学校坚持“三早一晚”制度(“早起床、早锻炼、早自习”及“晚自习”制度),营造向学乐学好学的良好氛围;推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建设,打造“大学生之家”;构建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咨询服务、干预处置“四位一体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,建成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。
【对外交流 前景广阔】
学校坚持开放办学、国际化办学,通过联合开展“2+2”本科双学位教育、“4+1”“3+1+1”本升硕硕士教育、交流生、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,先后与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。
【社会影响 声誉日隆】
学校先后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(校园),湖北省平安校园,湖北省2023年、2024年“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”;“湖北省乡村振兴工作突出驻村工作队”(连续三年),“湖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突出高校”,武汉市“平安高校建设优秀单位”,湖北省高校“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”;“全国党建样板支部”“全国和全省高校‘双带头人’教师党支部书记‘强国行’专项行动团队”建设高校等。
近三年,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2%以上,对学校毕业生总体认可度均在94%以上;生源质量、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报到率稳中有升。学校先后被新华网、央广网等媒体评为“综合实力品牌高校”“创新创业示范高校”“社会影响力高校”;在中国校友会网2025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,并列全国第31名,获评5星级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。近三年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学习强国、中国教育报、湖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刊登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关报道436篇次(不含转载)。
鹏北海,凤朝阳。学校将锚定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”目标,大力实施“尊师重才、一流专业创建、产教融合、数字化赋能、办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、文化引领”等专项行动,对标一流创一流,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中勇立潮头,续写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“晴川样本”。(2025年6月)